当正成语词典 人亡政息

人亡政息

rén wáng zhèng xī ㄖㄣˊ ㄨㄤˊ ㄓㄥˋ ㄒㄧ
连动式;作谓语、补语;含贬义
亡:失去,死亡;息:废,灭。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死了,他的政治措施也跟着停顿下来。

人亡政息 解释:

解释
谓贤臣不在位,则所行善政便会遭到废弃。语出《礼记.中庸》:"其人存,则其政举;其人亡,则其政息。"孔颖达疏:"若位无贤臣,政所以灭絶也。"后指执政者死后其政不行。参见"人存政举"。
-----------------
国语辞典
人亡政息rén wáng zhèng xíㄖㄣˊ ㄨㄤˊ ㄓㄥˋ ㄒㄧˊ
  1. 本指为政在于得人则政行,不得其人则政废。语本《礼记.中庸》:「哀公问政,子曰:『文武之政,布在方策,其人存则其政举,其人亡则其政息。』」后用以指执政者不在其位,则他所制定的政策也随著废弃了。

人亡政息 出处:

《礼记·中庸》:“文武之政,布在方策。其人存,则其政举;其人亡,则其政息。”

人亡政息 网络解释:

百度百科

人亡政息

  • 亡:失去,死亡;息:废,灭。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不在其位了,他的政治措施也跟着停顿下来。
  • 人亡政息 详细解释:

    人亡政息

    【解释】亡:失去,死亡;息:废,灭。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死了,他的政治措施也跟着停顿下来。

    【出处】《礼记·中庸》:“文武之政,布在方策。其人存,则其政举;其人亡,则其政息。”

    【反义词】人存政举

    【语法】连动式;作谓语、补语;含贬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