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正成语词典 不立文字

不立文字

bù lì wén zì ㄅㄨˋ ㄌㄧˋ ㄨㄣˊ ㄗˋ
动宾式;作谓语;指口头传授
佛家语,指禅家悟道,不涉文字不依经卷,唯以师徒心心相印,理解契合,传法授受。

不立文字 解释:

解释
  • 佛教禅宗主顿悟,以心传心,不涉文字语言,谓之不立文字。
  • -----------------
    国语辞典
    不立文字bù lì wén zìㄅㄨˋ ㄌㄧˋ ㄨㄣˊ ㄗˋ
    1. 中国禅宗认为禅法不是经由语言概念来传授的,不以著述立说为事。所以一般把不立文字看作该宗的特色之一。

    不立文字 出处:

    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七:“师问:‘祇如古德,岂不是以心传心?’峰曰:‘兼不立文字语句。’”

    不立文字 网络解释:

    百度百科

    不立文字 (佛家语)

  • 不立文字是一个汉语成语,拼音是bù lì wén zì,意思是指禅家悟道,不涉文字不依经卷,唯以师徒心心相印,理解契合,传法授受。出自 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。
  • 不立文字 详细解释:

    不立文字

    【解释】佛家语,指禅家悟道,不涉文字不依经卷,唯以师徒心心相印,理解契合,传法授受。

    【出处】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七:“师问:‘祇如古德,岂不是以心传心?’峰曰:‘兼不立文字语句。’”

    【近义词】口传心授、口耳相传

    【语法】动宾式;作谓语;指口头传授